top of page

第七十篇

生死時速

2025-07-25


近乎絕望,而又缺乏求生之法的感覺像甚麼?它像極了荷里活名片《生死時速》中,巴士上的乘客,突然知道自己身處絕境,隨時喪命時的震盪一樣。

 

電影《生死時速》劇情講述變態罪犯在巴士上做了手腳,當他啓動放在車底的裝置後,巴士行駛時速若慢於五十公里,炸彈便會自行引爆,全車乘客及司機便馬上共赴黃泉。

 

我急性抑鬱病發後,情緒、心理、精神及認知便是處於同樣的狀態下。危機與焦慮兩者的分野,在於如何判斷事情性質及緊急性,性質主要是要分辨危機是否真實存在,還是過慮,若危機是真實的,它屬於甚麼類别與嚴重程度。而解救之法,則檢視自身擁有的條件的可塑性,及轉化成可執行的具體計劃。

 

但我從第一刻開始,全面主導的心態是「等不了」,幾乎沒有時間觀念,也沒有「延後」及爭取時間的想法,我的心神就定格在「此刻」(Now) 及 「永不」(Never),確信前路必愈走愈窄,認定自己過不了三年,事實上至今已過了六年,太太也先我離去了。

 

當日我這輛巴士,除車速不能低於五十公里外,還愈行愈快,沒有刹車掣及軚盤,只直向前衝。我的腦筋終日運轉,且愈想愈多,只衝著着一個主題。

 

生死時速中的人物,全部都聚焦在求生這一危機之上,完全沒有精力關顧其他的人和事,所想的就只有如何拆解車上的炸彈。而我也在同樣的求生及創傷的狀態下生活了三個月。我突然驚覺自己活在困局中,並看見此生的終點,結局是全然失敗,以前不斷的奮進,最後都是枉然。

 

一直我都提醒自己,遇到困境,總不能喪志,這回我不止停下來,還跪下了。此刻我否定了我的一生及全部。

 

為甚麼當日思維如此簡單?事後一名相識數十年的學長曾說,多年來他親睹我家經歷不同的波折,每次對身心都增添壓力,會有承受不了的一天。我從沒有想到這個可能,因我在困境中,仍專職助人,一直為此自豪。而每次過了關,能前行便續往,不回首自憐。

 

事後回顧,我的結論是,當日現實中有遠慮,也有近憂,但沒有即時的危難,也有條件爭取時間,再作安排。兩年前的腦創傷,會否削弱了某些機能?我相信也有可能。

 

我入院的第二或三天的早上,一名女社工帶我在醫院外圍散步及閒談了一小時,一星期後重復一次,返回醫院大堂時,她告訴我: 「你的狀態比上星期改善了很多。」我是不自知,應該是旁觀者清罷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