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第四十五篇

膽囊癌

原稿: 2001-03-02

發表: 2025-05-07


人活到中年,總會遇到親友患癌的事,這回自己是主人翁,非常幸運地有驚無險,最大的困難是過手術一關。


千禧年七月下旬,中僑互助會年度百萬行籌款翌日,我在家休息,下午五時十五分家庭醫生診所來電,說有急事,約我翌日早上應診,我馬上答允。


見過醫生,獲悉六月尾的例行超聲波掃描,發現膽囊內有些細石,以及膽內壁有些肉粒,需要轉介專科跟進,而持續輕微發炎的肝臟,倒沒有異常。


再行安排驗血及電腦掃描,報告證明膽囊內有四顆瘜肉,最大的直徑近一吋。我問腸胃專科醫生,若果瘜肉是癌,是否應該有些跡象?醫生答理應如此。我看自己「食得瞓得」,便不太擔憂,如常生活,不再亂想。


專科醫生與市中心聖保碌醫院的同僚商量後,建議我割除膽囊,以絕後患,我爽快的答應下來。我以為是小手術,或許是微創之類,或可安排在住家附近的醫院進行。我預期最多請病假一周。後來家庭醫生澄清,因為手術可能涉及胰臟,要在大醫院進行,仍安排在聖保祿醫院,由外科醫生操刀。


一月下旬我見外科醫生,始知事情不簡單,原來每一百名膽石病人當中,約有兩人的膽囊因膽石的磨擦而生出肉粒,肉粒可生癌,若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,康復機會不大,膽囊癌的致命率排第四。又因肝膽相連,為排除癌細胞轉移至肝臟,在「有割多,無放生」的宗旨下,需要同時切除覆蓋膽囊那部分的肝臟。


外科醫生吩咐道:「一星期後做手術,告假至少一個月。」農曆新年初二得此消息,這個新年過得不輕鬆。馬上安排工作及家庭事宜,過了幾天,患上感冒,發燒咳嗽,告訴醫生,她決定如期做手術。我相信是事不宜遲。


手術進行了三小時,右腹斜線傷口長九吋,預計要住院五天。醫生說手術很刺激,我的膽很大,需要割的都割了。康復良好,如期出院。一星期後,情人節當天覆診。


覆診時醫生問,好壞消息各一,先聽那一樣?太太答: 「先說壞的。」「化驗報告證實膽囊內其中一顆瘜肉確有癌細胞。好消息是,已割除。」醫生多幽默。我握著太太的手,心中為之一冷,就如向前踏一大步,回望才知後面是懸崖。


(後話: 我做手術時,崙崙十四歲,他卅多歲時,我陪他見一名四十多歲的外科醫生,講述家族的病史,當中包括我廿多年前切除膽囊癌手術。離開診所前,他說行醫多年,我是他第一名能活這麽多年的病人。)

bottom of page